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人民日报谈医保改革(要算长远账)

2023-02-16 21:50:24 编辑:终影泽 来源:
导读 从2023年1月份开始,部分省份的地级市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地并开始实施,门诊共济保障的改革,是医疗保障待遇由一定程度的提升

从2023年1月份开始,部分省份的地级市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地并开始实施,门诊共济保障的改革,是医疗保障待遇由一定程度的提升,一些当地职工医保参保人到医院门诊看病发现,就医购药的资金减少了,这就引起了部分人的疑惑,资金的减少是否会影响到参保人的权益,有关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改革究竟有何意义?

个人账户保门诊小病

记者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表示,参保人的医保账户资金减少,是由于实施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后,门诊保障机制发生了变化的原因,个人账户把门诊小病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之后不会再将单位缴费中的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将会全部规划入医疗统筹基金内,个人门诊费用也会同时纳入医保统筹基金的保障范围内,使职工但门诊保障水平从整体上得到了提高。

共济保障改革势在必行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我国的职工医保制度距今已经有20多年,一直以来实施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由个人单位缴纳统筹基金,为个人提供住院门诊大病和部分慢性病的医疗保障,这种制度存在不足的地方。

金维刚表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在社会攻击性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在门诊保障方面有局限性,这就会使职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中出现有钱不够花,或者是没钱用不了的情况,尤其是大部分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中资金在支付门诊费用时会出现钱不够花的现象,而参保人员中,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个人账户中的累计结余会高达数万元,所以共济保障改革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