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快讯 >

楼市调控次数史无前例,楼市资金又有大动作!(楼市再传收紧信号!众力齐下进行房产调控)

2022-07-26 20:05:00 编辑:柯梅豪 来源:
导读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楼市调控次数史无前例,楼市资金又有大动作!,楼市再传收紧信号!众力齐下进行房产调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楼市调控次数史无前例,楼市资金又有大动作!,楼市再传收紧信号!众力齐下进行房产调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楼市再传收紧信号!众力齐下进行房产调控】从7月开始各种层级针对房地产调控的会议基本没有停止过。不过最让人感觉到有效果,让人感觉到“动真格”的还是8月20日央行和住建部约谈部分房企传出“三条红线”的消息。这则消息出来后让不少房企“亚历山大”,从现阶段来看不少房企也加快了自己回款力度,试图在降低自己的有息负债比例。

  从目前房企的表现来看,哪怕没有明确公布“三条红线”,毫无疑问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开始之前跟大家分享下这次“三条红线”的主要内容: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 70%;

  2.净负债率大于100%;

  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针对房企的实际“踩线”程度,分为4档:

  1.红色档:三条红线全中招,接下来不得有增加有息负债;

  2.橙色档:踩到到了两条红线则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 5%;

  3.黄色档:只有一条红线超出阈值,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 10%;

  4.绿色档:即便全部指标都及格,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也不得超过 15%;

  这则消息出来后引发的轰动绝对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房地产调控,对于现阶段房企的“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运营模式是一种直接的“踩刹车”。这个也被解读为在7月底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组织10个城市座谈会后,央行和住建部2020年的第一次联合行动。

  楼市再传收紧信号,对于房企来说不是好事,对于普通人来说确是好事

  对于房企来说必须通过加快回款的方式来降低资产负债率,毕竟新规则出台后只有不断价格低资产负债率才能有个更多的融资空间和机会。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因为房企本身有加快回款的需求,自然出现房价大涨的情况就会很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房企为了加快回款降价促销也会是常见情况。几点观察:

  众力齐下进行房产调控

  1.融资收紧后,房企能够获得现金流的方式就变得单一了,银行贷款和个人预收款等是其唯一出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为何哪怕房地产市场销售不顺畅房企也不会降价促销?原因就是房企融资的渠道太多,民间借贷、信托基金、增发债券等都是房企常用的融资途径,在房企不缺钱的情况下肯定不会轻易降房价,牺牲利润。融资收紧后可供房企选择的就少得多

  2.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希望房价保持稳定甚至微跌,类似于长沙这样的城市越多越好。近期“长沙经验”屡次登上房产热门,原因也很简单,在基本杜绝了房产投资、炒作后长沙的房价均价至今在万元左右徘徊,对于真正的刚需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事。个人对于“长沙经验”的解读还是态度问题,目前来看高层进行房地产调控的态度越来越坚决,剩下的就看地方了。

  3.中小房企洗牌的速度会加快,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又要来临,有利于净化房地产市场环境。房企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在于资金链情况,当融资收紧后对于本身资产负债率高,净负债率高、现金流紧张的中小房企来说无疑是“噩耗”。过去几年一直在提到到房地产行业洗牌恐要开始。

  综上,楼市再传收紧信号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对于房企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对于房地产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一个健康的行业需要的是更多健康的企业,房地产行业高达9.7万多家房企真的存在太多“滥竽充数”之流了。

  【楼市再传收紧信号!众力齐下进行房产调控】从7月开始各种层级针对房地产调控的会议基本没有停止过。不过最让人感觉到有效果,让人感觉到“动真格”的还是8月20日央行和住建部约谈部分房企传出“三条红线”的消息。这则消息出来后让不少房企“亚历山大”,从现阶段来看不少房企也加快了自己回款力度,试图在降低自己的有息负债比例。

  从目前房企的表现来看,哪怕没有明确公布“三条红线”,毫无疑问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开始之前跟大家分享下这次“三条红线”的主要内容: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 70%;

  2.净负债率大于100%;

  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针对房企的实际“踩线”程度,分为4档:

  1.红色档:三条红线全中招,接下来不得有增加有息负债;

  2.橙色档:踩到到了两条红线则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 5%;

  3.黄色档:只有一条红线超出阈值,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 10%;

  4.绿色档:即便全部指标都及格,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也不得超过 15%;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280 715 8082   备案号:闽ICP备19027007号-6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