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快讯 >

建议将双十一设为公筷日(提醒大家重视舌尖上的安全)

2022-04-28 01:50:04 编辑:满祥祥 来源:
导读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建议将双十一设为公筷日,提醒大家重视舌尖上的安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议将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建议将双十一设为公筷日,提醒大家重视舌尖上的安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议将双十一设为公筷日:近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与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爱国卫生特别策划“在一起·筷行动”,引起广泛关注。

  有网友在钱江晚报官微后台留言,“全民使用公筷,应成为习惯”。

  在前不久召开的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省政协有关专委会向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发出倡议:讲究卫生勤洗手,推行分餐用公筷。

  乐清市政协委员叶丹在今年乐清市两会上,收到大会秘书处提供的一份特殊礼物:公筷公勺

  过去一周,浙江多地进入两会时间,“公筷公勺”的话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有的地方委员在驻地报到时,大会秘书处还提供一份特殊礼物:公筷公勺。

  在刚刚落幕的杭州市两会上,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带来的一份关于“将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的建议,更是引发了会场内外的热议。

  “小筷子,大承载!”正如葛继宏委员说的,一双细细的筷子,其内涵包罗了身体健康、饮食文化、餐桌文明等,甚至还能激活一个产业,打造一座城市的全新记忆点。

  一份建议——

  把“双11”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

  使用公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昨天(4月27日),钱江晚报在头版头条推出了《要不要用公筷,一个实验告诉你》的报道后,衢州市政协委员、衢江区卫健局副局长蓝建芳给记者留言:这个形式好,用数据说话,很有说服力。

  “从专业角度来说,使用公筷公勺是简单易行的切断传染源的有效途径。”蓝建芳说,增添了一双公筷,可以说是共享了一份健康。

  包括蓝建芳在内的众多委员,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把公筷公勺的倡议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需要形成合力。

  “公筷行动提了很多年,但落地效果不甚理想。”杭州市两会期间,葛继宏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究其原因他认为有三点:一是观念传统,思想上不重视;二是推广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三是形式单一,推广缺乏创意。

  “长久以来,用筷子吃饭,给客人夹菜,是中国餐桌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滋生了病毒传染的风险。”葛继宏接着说,“观念问题会是公筷行动的‘拦路虎’,有的人认为好不容易大家在一起聚个餐,桌子摆出了一双筷子,是不是影响了氛围,少了亲近感。”

  在前期调研中,葛继宏委员发现,年轻人对使用公筷并不排斥,他们接受度高,就观念上的问题,他建议可以采用“小马拉大车”的形式。

  “让家里的小朋友教大人怎么做,孩子的话,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一辈更愿意听,也更容易接受。”为此,他建议可以启动“小手拉大手,‘5.11,我筷乐’行动,小手就是小朋友,大手就是大人,5就是我,11代表一双筷子。”

  他还建议,在前期的宣传基础上,可以考虑将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

  为什么要建议这一天?葛继宏解释说:“双11”是杭州首创的网上购物节,这一天除了消费,希望它还是“全民公筷行动日”。双“11”,就是两双生动的筷子,好记。

  这个想法在小时新闻客户端发出后,有网友留言:这个建议好,让“双11”赋予了新内涵。

  建议将双十一设为公筷日:近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与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爱国卫生特别策划“在一起·筷行动”,引起广泛关注。

  有网友在钱江晚报官微后台留言,“全民使用公筷,应成为习惯”。

  在前不久召开的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省政协有关专委会向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发出倡议:讲究卫生勤洗手,推行分餐用公筷。

  乐清市政协委员叶丹在今年乐清市两会上,收到大会秘书处提供的一份特殊礼物:公筷公勺

  过去一周,浙江多地进入两会时间,“公筷公勺”的话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有的地方委员在驻地报到时,大会秘书处还提供一份特殊礼物:公筷公勺。

  在刚刚落幕的杭州市两会上,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带来的一份关于“将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的建议,更是引发了会场内外的热议。

  “小筷子,大承载!”正如葛继宏委员说的,一双细细的筷子,其内涵包罗了身体健康、饮食文化、餐桌文明等,甚至还能激活一个产业,打造一座城市的全新记忆点。

  一个设计——

  公筷与动漫结合,创造“筷筷”“乐乐”

  除了观念的问题,很多委员也提到了宣传形式上可以做些更有时代感的创新。

  “目前对公筷的宣传,更多停留在口号式的宣传,难以直抵人心。”葛继宏委员说,“杭州是动漫之都,连续举办了15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已经深入人心,在公筷推行上,不妨可以考虑与动漫产业结合起来。”

  接受记者采访时,葛继宏也是越说越兴奋,“使用公筷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小筷子大承载,还能承载中国的传统文化。公筷要区别于普通筷子,可以略长,可以颜色上不一样,在上面做一些文创加工,比如印上《孔子》《老子》等经典著作的一句话,一篇文章可以制作成一套筷子,一家人各自可以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筷子,方便区分,又能让国学走入寻常百姓家。”

  葛继宏委员的想法,也让来自玩具之都云和的丽水市政协委员马达伟来了兴致。

  “这是非常好的创意,虽然是小小的一支筷子,要想把它真正落地,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如果给公筷赋予一些文化寓意,推广起来就更有意义了。”马达伟说。

  就在昨天下午,葛继宏委员给记者打来电话,公筷和动漫结合已经有了初步效果。

  “前几天我把这个想法与省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院长丁海祥进行了对接,他觉得效果特别好。”

  省政协委员丁海祥,有个网名叫“阿拉丁”。记者联系上他时,他很开心,因为这个创意他很赞赏,“我和葛委员一拍即合,马上组成团队一起参与设计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代言人,叫‘筷筷’和‘乐乐’,目前初稿已经出来。”

  记者看到,目前丁海祥委员和他的团队已经设计了几套方案,其中一组的造型是参考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题材。据主创人员武小锋老师介绍,这既代表着筷子成双成对的属性,又用传统服饰显示出筷子历史的悠久。

  一次尝试——

  给公筷制定标准、升级品质

  在公筷推行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困扰,在餐馆就餐时,面对着面前放着的两双筷子,常常会分不清到底哪一双是公筷。

  一直都扎根在餐饮行业的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跨湖楼餐饮集团董事长章金顺说,这个问题经常被人问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认为在公筷推行过程中,还应该做好一些细节的工作。“比如,在公筷的设计上,可以加入一些特制的标签,让顾客可以清楚地区分,同时,也可以把公筷的尺寸适当做得长一些,这样,客人在夹菜时,使用起来也会更加方便一些。”

  由于做餐饮的缘故,平时他也会注意一些餐馆摆放公筷的架子,“有的餐馆可能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就只是简单地多放了一双筷子,显得不够规范。”

  章金顺建议,公筷公勺最好能够做一些特别的设计,让大家容易分辨,同时使用起来也能方便、顺手。

  “目前,我们集团已经找了专门的设计团队,给集团内的餐馆统一设计一套完整的餐具,不但要在样式上别具匠心,更希望在餐具上体现当地的文化元素,这其中,就包含了公筷公勺,还有筷架的设计。”

  凭借丰富的毛竹资源,丽水庆元的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竹筷生产基地。随着公筷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公筷经济”也将成为当地企业的新商机。

  省政协委员、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竹材研究院执行院长练素香从事竹产业18年,一直和筷子打交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她和团队正在做一件事,对公筷长短、颜色、材质,技术进行了调整和升级,制定出统一标准。

  “以材质为例,从竹筷子、木筷子、不锈钢筷子到现在的合金筷子,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筷子,最核心的就是要起到抗菌作用。所以接下来生产的筷子,抗菌就是我们核心技术开发的方向。”练素香委员说。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