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快讯 >

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长十一火箭的五大亮点解析)

2022-04-27 20:00:06 编辑:容璐仪 来源:
导读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长十一火箭的五大亮点解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9月15日9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长十一火箭的五大亮点解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9月15日9时23分,我国在预定海域,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十一火箭的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性发射,进一步验证了海上发射的可靠性,也标志着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常态化时代的到来。

  此次任务是长十一火箭执行的第二次海上发射任务,也是山东东方航天港工程启动以来第一次海上应用发射。火箭在东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组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采用德渤三号从海阳港运输至预定海域实施发射,缩短了火箭生产与发射链条。

  “长十一火箭第一次海上发射是技术探索,而这次则是优化、固化海上发射流程,实现海上发射任务常态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发射模式。”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师彭昆雅介绍。

  据悉,2019年6月5日,长十一火箭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海上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长十一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是我国唯一一型陆海通用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以“快响利箭”著称,具有“快速、便捷、灵活”的特征,是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践行高效益发展的先行者。截至目前,该火箭已连续取得8次陆地发射和2次海上发射圆满成功,创造了十全十美的佳绩。

  本次发射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由长光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包括3颗高分03C视频星和6颗高分03B推扫星。该组卫星将与在轨的“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为林业、农业、草原、海洋、资源、环境等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本次发射是长十一火箭的第10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46次发射。

  不要走开,接下来给大家详细盘点一下本发长十一火箭的五大亮点。

  9月15日9时23分,我国在预定海域,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十一火箭的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性发射,进一步验证了海上发射的可靠性,也标志着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常态化时代的到来。

  此次任务是长十一火箭执行的第二次海上发射任务,也是山东东方航天港工程启动以来第一次海上应用发射。火箭在东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组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采用德渤三号从海阳港运输至预定海域实施发射,缩短了火箭生产与发射链条。

  “长十一火箭第一次海上发射是技术探索,而这次则是优化、固化海上发射流程,实现海上发射任务常态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发射模式。”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师彭昆雅介绍。

  据悉,2019年6月5日,长十一火箭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海上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亮点一: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商业化应用性发射

  2019年,长十一火箭实现了首次海上发射,主要目的是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对整个海上发射技术方案进行全套考核,全面验证海上发射技术流程,初步构建多方融合、资源共享的海上发射模式。

  本次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任务在首次技术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实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介绍,从这一发起,长十一火箭开始正式执行海上发射任务,应用性发射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卫星打到预定轨道上。

  亮点二:规范模式开启海上发射常态化

  海上发射常态化,就意味着把海上发射变成一种能够按照规范开展的发射模式。长十一火箭首次海上应用性发射任务的成功就标志着该火箭海上发射常态化自此拉开大幕。

  据了解,海上发射采取军地协同、地方政府深入参与的模式。“在各方协同的过程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通过这次发射,把这种组织模式进行总结、基本上规范下来,后续形成一个海上发射组织模式的文件,这将进一步提升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推动十一海上发射常态化奠定坚实基础。”金鑫表示。

  亮点三: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

  据了解,此次长十一火箭在北京仅完成部段级装配,之后全部立足于东方航天港的一体化技术厂房,完成了火箭的箭体对接、测试、装填和星箭对接等各个环节,快速转运上船,运输至发射海域实施发射。

  这是我国首次初步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大幅缩短了发射链条,提高了发射任务的时间利用率和可靠性,提高发射效率和效益,彻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产与发射场分离格局,减少分解和总装次数,以及长距离铁路运输环节。

  亮点四:首次采用通用性更好、有动力的驳船作为发射平台

  本次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任务选用通用性更好的“德渤3号”驳船作为发射平台。类似吨位和船型在国内有多艘,可根据发射计划灵活选用,不会受某艘具体船只档期的限制,这大大增加了海上发射的灵活性。

  据了解,“德渤3号”总长接近160米,宽近40米,大载重2.05万吨,时速为每小时20多公里,全电力推进,具有快速调载功能。

  相较于长十一火箭第一次海上发射使用的“泰瑞号”驳船,“德渤3号”动力船结构更加细长,在海面上受浪涌影响,船上振动环境条件更加恶劣。因此,型号队伍开展了大量试验和深入细致的仿真分析工作,确保火箭设计可靠,完全能够适应海上环境变化。

  此外,“德渤3号”自身带有动力,行驶速度更快,可快速运抵发射海域实施发射,发射效率更高。

  亮点五:首次实施太阳同步轨道的海上发射

  本次发射中,长十一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也是我国首次实施太阳同步轨道的海上发射,意味着海上发射的轨道适应性更强。

  此前,长十一火箭虽然在陆基发射场执行过多次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但在海上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尚属首次。相较于2019年6月5日首次海上低倾角发射任务,本次任务中,长十一火箭要将9颗重约42千克的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对其运载能力要求更高。

  据介绍,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射向固定,海上发射选择的发射海域和发射点一旦得到验证,后续可相对固定。同时,目前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任务比较频繁,且陆地发射残骸落区选择越来越困难。因此,实施太阳同步轨道的海上发射将更加突显出海上发射的优势。

  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郑恩红

  图:郑恩红 史啸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