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280 715 8082 备案号:闽ICP备19027007号-6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从手机到汽车,3D Touch重返台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对于熟悉手机行业的读者来说,3D Touch并不新鲜。
2、比如早在2015年,苹果就推出了具有3D Touch功能的iPhone 6S,给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交互体验。
3、从应用的角度来看,3D Touch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额外维度的人机交互界面,人们可以通过在3D Touch设备的主屏幕上使用不同的压力按压来获得不同的结果。
4、用技术上的解释,就是在智能手机触摸屏上,除了X轴和Y轴移动之外,还有一个Z轴选项,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5、据了解,主流的3D触控有两种实现方式。
6、第一种是“电容式触摸力传感器”模式,电容式触摸负责XY量,力负责z量;在第二种模式中,全部使用由力传感器实现的“仅力传感器”方案。
7、在该方案中,XYZ量由多传感器算法辨识。
8、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比如前者使用的力传感器较少,所以成本相对便宜,但适用场景有限。后者需要更高的成本,但理论上可以适应包括金属、厚手套、带水操作在内的很多场景,而前者做不到。
9、毫无疑问,这项技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10、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3D Touch早年在智能手机领域经历了从热到冷的过程。
11、但经过从业者的不懈努力,随着技术的升级和新的应用需求的兴起,3D Touch迎来了新一波的机会。
12、从手机到汽车,
13、3D Touch重返舞台
14、过去有分析师说过,3D Touch之所以没有一炮而红,与它在应用中没有太多场景有关。
15、诚然,对于一个用户来说,虽然直接按下app图标执行操作和点击打开app再次执行操作有差距,但这几秒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16、此外,早期3D Touch解决方案的硬件成本及其给生产和结构设计带来的新挑战和要求也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
17、以当年首次实现3D touch的智能手机苹果iPhone 6S为例。
18、据了解,为了实现这一方案,苹果不得不给手机带上一个坚固的背板来承载电容式传感器阵列。
19、同时考虑到结构变形可能会明显改变其灵敏度,厂商可能要从结构上做更多的投入和思考。
20、更重要的是,3D Touch的投入会带来更高的成本,这让很多厂商望而却步。
21、适用于iPhone 6S的3D Touch电容式触摸传感器
22、具体到组件上,如上图所示,iPhone 6S方案除了有一个传感器,还需要一个额外的控制器。
23、除此之外,作者并没有得到太多关于苹果设计的信息。
24、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市面上一些采用“传感器MCU”的设计,不仅需要搭配很多长FPC模块,还需要在中框上开大孔,不利于散热,其功耗和成本也较高。
25、更何况相关模块都是开发者根据项目需求定制的尺寸,通用性较差。
26、但是压敏材料的印刷容易产生微裂纹,一致性和成品率都不如硅材料。
27、正是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3D Touch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28、但近年来手游市场越来越热,又给了这项技术一个机会。
29、数据分析平台Sensor Tower 1月11日发布的预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移动游戏市场(包括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下同)将产生896亿的内购收入,未来增速也喜人。
30、因此,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成为手机厂商关注的焦点。
31、这也是为什么3D Touch再次受到关注的原因。
32、因为不同于普通应用,在游戏操作中,一点点操作延迟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而这就是3D Touch所能带来的优势。
33、除了手机市场,智能汽车的兴起也给这项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
34、作为近年来全球的热点之一,这种变化给汽车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5、于是,和之前的智能手机一样。
36、我们正在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迈进,智能表面作为汽车智能化的产物之一,也引起越来越多汽车厂商的重视。
众所周知,在过往的汽车设计中,无论是因为安全还是保守,大多数汽车内部的控制几乎都是都是使用机械按键来控制的。
38、但这在最近几年新兴造车势力的倒逼下,发生了新的变化。
39、从中控屏开始,到智能后视镜,再到多功能方向盘以及座椅控制,汽车开始引入越来越多的智能表面产品,其中需要的关键产品就有 force sensor,以及更多更大的显示屏,电容触控,振动反馈,各种新材料等等。
40、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再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行业,就给相应的参与者带来了机会。
扫清技术障碍,
为未来做好准备
站在这个“新风口”的供应商,尤其是面向手机 3D Touch 的供应商能否取得成功,就在于他们的人机接口(HMI)传感解决方案能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成为了这项技术能否回到主舞台的原因。
正如前文所说,之前的 3D Touch 方案创存在重重困难。
45、而被 Qorvo 收购的 NextInput 最近表示,通过其极具竞争性的方案,能给行业带来新助力。
资料显示,NextInput 成立于 2012 年,为移动应用、真正无线立体声 (TWS)、消费、汽车、物联网、机器人、医疗和工业市场提供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 (MEMS) 的传感器解决方案。
47、NextInput 的 MEMS 力度传感器和红外 (IR) 检测传感器以其出色的性能取代了按钮和电容式触摸解决方案,打造了新的用户接口可能性。
2021 年 5 月,Qorvo 宣布完成对 NextInput 的收购。
49、按照他们的说法,通过这个收购,Qorvo 的 MEMS 技术产品组合得到进一步扩充,公司也能够利用基于 MEMS 的传感器加快力度感测解决方案的部署。
Qorvo移动产品事业部总裁 Eric Creviston 更是直言:“NextInput 团队为 Qorvo 的移动产品业务带来了新生力量,可为现有和新市场上的客户提供基于 MEMS 传感器的创新型产品。
51、NextInput 不但巩固了 Qorvo 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领先地位,还为下一代人机接口解决方案带来了新的机遇。
52、”
如面向手机市场,他们就提供了拥有多方面优势的解决方案,主要就是依赖于其 QM98000 芯片。
据介绍,这是一颗使用 MEMS 工艺打造的标准 IC,拥有线性度,一致性和可靠性高等特点拥有自动补偿校准、超低功耗以及内置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补偿逻辑等特性和功能;其采样频率也最高可到 1KHz 的超快响应。
55、值得一提的是,这颗芯片不但集成了传感器和模拟前端,无需 MCU;还拥有极其出色的灵敏度,可以只用单颗 Sensor 的信号就能覆盖半屏。
56、再叠加 1.33 x 1.43 x 0.22mm 的业界最小尺寸封装,Qorvo 这颗芯片在 3D Touch 市场极具话题度。
Qorvo 也指出,基于这个芯片长条形模组直接替代市场上的现有方案。
58、其提供的 Standoff 设计更是能将器件保护在中间,能够防止极端情况下碰撞。
59、又因为中框开孔仅露出 QM98000 芯片,考虑到该芯片的小尺寸,这就使得该方案拥有开孔小,利于散热等特性。
60、加上其信号强度支持单芯片覆盖半屏,因此该模组距上边框仅有 15mm,符合新一代手机压感设计要求。
能拥有这样优越的产品表现,这与 NextInput 过往的经历有关。
62、据了解,他们是 3D Touch 游戏手机应用的开创者,而在客户服务方面,除了硬件以外,他们还提供包括软件、结构、算法和产测在内的全方位支持。
63、在这样的方案加持下,Qorvo 的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多个品牌的智能手机上。
乘着这个气势,Qorvo 也推出了车规级解决方案。
65、据了解,该方案是同类产品中最早通过汽车行业 AEC-Q100 的认证以及获得国际知名 Tier 1 厂商 PPAP level 3 的认证,除了超高的品质,性能方面在灵敏度,线性度,超低功耗,小尺寸方面都是业绩最高水准。
66、产品包括传感器和模拟前端,内部集成关键算法,比如基线自动补偿校准、超低功耗控制以及内置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补偿逻辑等特性和功能,客户无需再开发信号转化和处理的算法,能直接获取数字信号量。
67、正因为拥有了设计如此简单且成熟的解决方案,Qorvo 能够轻而易举地帮助汽车的多个应用实现体验升级。
具体到实际应用上,如文章开头如说,Qorvo 给汽车带来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69、据介绍,不同于传统机械按键的开和关,force sensor 能在适当的寄存器配置后,实现单一按键的多级触发或者通过检测力值去识别用户意图,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表面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提供整个系统的功能安全(ISO262622)等级,尤其是对于安全功能需求的汽车按键。
Qorvo 进一步指出,在汽车应用上,”Force sensor only“同样能支持更多样化的表面材料(包括金属),厚手套以及有水环境的操作。
71、“Force sensor + 电容触控”方案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单一电容触控技术易被干扰而导致误触发的问题。
截至目前,Qorvo 的产品在全球已经获得超过 20 个汽车品牌的定点,其中有 10 余款国内外汽车厂商已经在量产,在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采用 Qorvo 产品的国内外品牌车量产。
从按键、按钮到传统触控屏,人类与设备的交互方式在过去十几年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74、展望未来,3D Touch 必将在这个交互进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75、而 Qorvo 则势必会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推动者。
原文标题:3D Touch 的新机遇!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Qorvo半导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280 715 8082 备案号:闽ICP备19027007号-6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