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280 715 8082 备案号:闽ICP备19027007号-6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锂电池的各种充电方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对于锂电池来说,充电方式对其性能影响很大,合理的充电方式可以延长锂电池的寿命,提高充电效率。
2、本文对锂电池的各种充电方法,进行了分析,从充电速度、使用寿命、实施成本等方面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供大家参考。
3、一.理论基础
4、1972年,科学家J.A.Mas提出电池充电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优充电曲线:I=I0e-t,其中;0是电池的初始充电电流;是充电接受率;t是充电时间。
5、I和的值与电池类型、结构和年龄有关。
6、目前对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最佳充电曲线。
7、如图1所示,如果充电电流超过这个最佳充电曲线,不仅不能提高充电速率,还会增加电池的析气;如果小于这个最佳充电曲线,不会对电池造成伤害,但会延长充电时间,降低充电效率。
8、图1锂电池的充电特性
9、二、收费方法
10、锂电池的充电方式有很多种,根据充电效率可以分为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
11、常规充电方式包括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分段充电和间歇充电,快速充电包括脉冲充电和反射充电。最后对智能充电进行了分析。
12、1.恒流充电
13、根据充电电流,恒流充电可分为快速充电、标准充电和涓流充电。
14、在整个充电过程中,一般是通过调节电源的充电电压或改变与电池串联的电阻值来保持电池的充电电流恒定。
15、该方法具有控制简单优点,且适合于对具有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的电池组进行充电。
16、缺点是锂电池接受充电的能力会随着充电的进度逐渐降低,过大的充电电流会在充电后期造成电池内部产生气泡,对电池造成损害。
17、因此,恒流充电经常被用作阶段充电的一个环节。
18、2.恒压充电
19、恒压充电是指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保持恒定,充电电流随着电池状态的变化而自动调整。
20、随着充电的进行,充电电流逐渐减小。
21、与恒流充电相比,其充电过程更接近最佳充电曲线,控制简单,成本低。
22、缺点是充电时间长,充电初期电池充电电流过大,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寿命和服务质量。
23、所以恒压充电方式很少单独使用,只有在充电电源电压低,电流大的情况下才使用。
24、3.恒流恒压充电
25、图2显示了恒流和恒压充电曲线。
26、充电前,先检查电池电压。如果电池电压低于mosfet(约2.5V),用C/10的小电流对电池进行涓流充电,使电池电压缓慢上升。当电池的电压达到mosfet时,会以恒定电流充电。在这个阶段,电池会以大电流(0.5 C ~ 1 C)充电,电池的电压会迅速上升,电池容量会达到其额定值的85%左右。电池电压上升到上限电压(4.2V)后,电路切换到恒压充电模式,电池电压基本维持在4.2V,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充电速度变慢。现阶段主要是保证电池充满电。当充电电流下降到0.1C或0.05C时,判断电池充满电。
27、图2恒流和恒压充电曲线
28、恒压充电避免了恒压充电初期充电电流过大的问题,也克服了恒压充电后期的过充现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充电。
29、但不能消除电池充电时的极化现象,影响充电效果。
30、4.脉冲充电
31、如图3所示,是一条脉冲充电曲线,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预充电、恒cu
32、在恒定的充电时间Tc内电池电压会不断升高,充电停止时电压会慢慢下降。
33、当电池电压下降到上限电压(4.2V)后,以同样的电流值对电池充电,开始下一个充电周期,如此循环充电直到电池充满。
在脉冲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下降速度会渐渐减慢,停充时间T0会变长,当恒流充电占空比低至5%~10%时,认为电池已经充满,终止充电。
35、与常规充电方法相比,脉冲充电能以较大的电流充电,在停充期电池的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会被消除,使下一轮的充电更加顺利地进行,充电速度快、温度的变化小、对电池寿命影响小,因而目前被广泛使用。
36、但其缺点很明显:需要一个有限流功能的电源,这增加了脉冲充电方式的成本。
C.K.Leong等研究的脉冲充电,每个充电周期持续大约1s,首先对电池进行正向充电,然后停充和反向放电各20~30ms。
38、正向脉冲电流给电池充电,而负向脉冲电流减少气体从电极中析出,可对电池采用较大电流实现快速充电。
5. 间歇充电法
锂电池间歇充电法包括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和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变电流间歇充电法
变电流间歇充电法是由厦门大学陈体衔教授提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恒流充电改为限压变电流间歇充电。
43、如图4(a)所示,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第一阶段(也是主要阶段),先采用较大电流值对电池充电,在电池电压达到截止电压V0时停止充电,此时电池电压急剧下降。
图4 间歇充电曲线
保持一段停充时间后,采用减小的充电电流继续充电。
47、当电池电压再次上升到截止电压V0时停止充电,如此往复数次(一般约为3~4次)充电电流将减小设定的截止电流值。
48、然后进入恒电压充电阶段,以恒定电压对电池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减小到下限值,充电结束。
49、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主充阶段在限定充电电压条件下,采用了电流逐渐减小的间歇方式加大了充电电流,即加快了充电过程,缩短了充电时间。
50、但是这种充电模式电路比较复杂、造价高,一般只有在大功率快充时才考虑采用。
变电压间歇充电
在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基础上,有人又研究了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53、两者的差异就在于第一阶段的充电过程,将间歇恒流换成间歇恒压。
54、比较图4(a)和图4(b),可见恒压间歇充电更符合最佳充电的充电曲线。
55、在每个恒压充电阶段,由于电压恒定,充电电流自然按照指数规律下降,符合电池电流可接受率随着充电的进行逐渐下降的特点。
6. Reflex 快速充电法
Reflex快速充电方法,又被称为反射充电方法或“打嗝”充电方法。
58、该方法的每个工作周期包括正向充电、反向瞬间放电和停充3个阶段。
59、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电池极化现象,加快了充电速度。
60、但是反向放电会缩短锂电池寿命。
Sheng-Yuan Ou和Jen-Hung Tian对Reflex快速充电方法进行了研究,充电曲线如图5所示,在每个充电周期中,先采用2C的电流充电时间为10s的Tc,然后停充时间为0.5s的Tr1,反向放电时间为1s的Td,停充时间为0.5s的Tr2,每个充电循环时间为12s。
62、随着充电的进行,充电电流会逐渐变小。
63、实验证明,这种充电方法可以使单体锂电池的充电时间提升到40min,电池温度仅仅升高1.1℃,充电效率达到87.51%。
图5 Reflex 充电曲线
7. 智能充电法
智能充电是目前较先进的充电方法,如图6(a)所示,其主要原理是应用du/dt和di/dt控制技术,通过检查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增量来判断电池充电状态,动态跟踪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使充电电流自始自终在电池可接受的最大充电曲线附近。
68、这样电池能在很少析气的状态下快速将电充满。
图6 智能充电
如图6(b)所示,将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研究出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了智能充电控制系统。
72、它既具有模糊控制器的善于表达人类的经验知识、推理能力强等特点,又具有神经网络控制器的直接从控制数据中学习知识、学习能力强等特点。
73、实验验证,智能充电法在充电过程中电压变化平稳,充电时间短,因此它作为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案中的一种,未来将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审核编辑 :李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280 715 8082 备案号:闽ICP备19027007号-6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