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精选 >

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仅2.42小时 过劳背后隐藏哪些大危机

2020-08-17 17:12:53 编辑: 来源:

使体内“瘦素”分泌减少。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身体处于不健康的肥胖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劳肥”。

比“过劳肥”更严重的情况是“过劳死”。“长期处于过劳状态,容易侵犯心脑血管系统,增加心肌缺血、心梗、动脉硬化、脑梗、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风险。”孙伟说。

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方能保证健康

如何有效避免过劳?

“过劳主要可分为躯体疲劳和脑疲劳。”刘占东说,躯体疲劳常见于职业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群体,建议平时工作中合理、适量分配运动量和劳动量,科学训练、适度劳动。

脑疲劳则常见于经常用脑的人群中,他们工作时长经常超过8小时,即便下班后,大脑也会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并未得到充分休息。对此,刘占东建议,此类脑力工作者应注重劳逸结合,尽量避免长时间、高频次加班;下班后要将自己从工作状态抽离出来,完全放松、休息或娱乐。

孙伟表示,除了保证充分休息、睡眠外,还应保证均衡、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已经出现肠胃不适等过劳症状时,更应注意饮食荤素搭配,注意补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维生素B和有助于缓解压力的维生素C。此外,还要学会主动给自己减压,根据个人喜好适量、科学运动,或者抽时间陪陪家人。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也可利用假期外出旅游,调节心情。

“将过劳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名单是十分必要和科学的。”在孙伟看来,近年来过劳综合征发病率大有增高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过劳泥潭。将过劳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名单,更有利于今后医疗机构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正规化引导,也可借助医保等手段减少相关治疗费用。

“将来相关部门应该会制定相关的诊断标准。”孙伟说。据悉,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名单将于2022年在全球适用,它将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保险公司认定、治疗和承保过劳症状提供依据。

长时间的工作反而会对工作者的身体是一种损耗,而且长时间下去还会出现很多职业病,你觉得休闲时间应该是多少才合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