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 >

广东疾控官网发布:广州发现两例猴痘病例,提醒公众做好预防措施

2023-06-11 09:46:12 编辑:殷瑗会 来源:
导读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官网消息,6月10日晚21时20分左右,广州市监测发现两例猴痘病例。其中一例为43岁男性,另一例为29岁男性。经过广东省、...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官网消息,6月10日晚21时20分左右,广州市监测发现两例猴痘病例。其中一例为43岁男性,另一例为29岁男性。经过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的复核,实验室结果显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了这两例为猴痘确诊病例。目前,这两例病例正在指定的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症状较轻。

广东疾控在发现病例后,已经指导广州市按照相关方案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等疫情处置工作。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较低,建议市民朋友积极了解猴痘的预防知识,加强健康防护。如果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者从事过高危行为如同性性行为等,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相关的境外旅居史和接触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关于猴痘防控知识的宣传:

1.全球疫情概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全球猴痘趋势报告,截至2023年6月5日,全球共报告了111个成员国的8792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1095例疑似病例,其中包括146例死亡病例。除了西非和中非国家外,2022年以来持续暴发的猴痘疫情主要与一个或多个男男性行为人群(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相关。

2.猴痘的传染源: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是非洲啮齿类动物(如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感染动物和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3.猴痘的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可以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传播方式包括动物传人、人与人以及物品传人。人与感染动物接触、被动物咬伤、抓伤或接触感染物品都可能导致感染。

4.易感人群:

猴痘感染风险普遍存在,但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后出生的人,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5.猴痘的潜伏期:

猴痘的潜伏期为5至21天,一般为6至13天。

6.猴痘的临床症状:

猴痘感染后,早期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90%的患者会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发病后1至3天,会出现皮疹,首先在面部出现,然后逐渐蔓延至四肢,手掌和脚底也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会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等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能同时存在。整个病程大约为2至4周。结痂脱落后可能留下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年。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并发症,如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和角膜感染等。

最近发现的病例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

7.猴痘的预后:

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多见于年幼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

8.个人预防猴痘的措施:

首先,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其次,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不要捕捉、宰杀或食用当地的野生动物。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对于广大市民朋友,广东疾控建议积极了解猴痘的预防知识,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如果有可疑的动物接触史、猴痘病例接触史或高危行为史,并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请主动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关的境外旅行史和接触史,以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