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 >

香港交易所不一定是一个更有利可图的市场

2019-04-09 11:49:44 编辑: 来源:
导读 我们哀叹低迷的股票交易所并抱怨政府做得不够。我们指出香港的绿色贸易牧场。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股票市场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对自己进行基准

我们哀叹低迷的股票交易所并抱怨政府做得不够。我们指出香港的绿色贸易牧场。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股票市场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对自己进行基准测试了吗?

今年2月,彭博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收缩新加坡股票市场”,该文章指出,在过去五年中,更多的公司退出而不是加入新交所,导致交易所去年净流出192亿新元的市值单独。

一些备受瞩目的除名记强调了这一趋势。2016年,本土按摩椅制造商Osim International在创始人Ron Sim领导的收购后退出了新交所。同年,家喻户晓的中药公司Eu Yan Sang通过由其首席执行官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和私募股权(PE)公司Tower Capital组成的财团推出的私有企业退出市场。

与香港的比较是不可避免的。在大型IPO的推动下,其表现良好的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2018年的利润增长了26%,达到创纪录的高位。由于进一步担心新加坡已经输给竞争对手作为上市目的地,Osim透露它正试图在香港重新上市,可能是为了寻求更高的估值。新加坡独角兽,游戏硬件制造商Razer的成功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招股,对新交所来说又是一次打击。在萧条中,一线希望:新加坡明显领先的一个领域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其51家上市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商业信托基金将香港的微不足道投入阴影中。尽管如此,这些因素促使评论员担心新加坡将不再成为成长型公司的市场,转而成为安全收益率股票的专业交易所。

但实际上是什么让市场陷入困境?香港是真正的怪物吗?

是新加坡上市的障碍吗?

市场参与者抱怨说,在新加坡上市变得繁重 - 成本过高,监管框架过于严格。

在过去十年中,全球丑闻无疑导致上市成本不断上升。然而,这些也影响了香港,其首次公开招股费用远远超过新加坡的水平(为了说明:为了更好的价值,许多香港首次公开募股的有志者将一大部分招股说明书外包给新加坡律师)。它的监管负担实际上也比新加坡更重,这是香港IPO赞助商的共同抱怨。

无论如何,今年早些时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了7500万新元的新加坡股权市场补助金(GEMS)来支付IPO成本,“新技术”和“高增长”部门的公司受益最多。根据这一计划,如果Razer在新加坡上市,MAS将获得70%的标签,上限为100万新元。

投资者还抱怨市场支持不足以及分析师报道的缺乏 - 这是利润挤压的经纪公司削减成本的结果 - 零售投资者依赖这些来吸引对新上市公司的洞察力。创业板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旨在解决这个问题,MAS共同出资高达70%的股票研究分析师的薪水,以鼓励经纪人雇佣更多的人,促进价格发现和流动性。

香港真正的BOGEYMAN?

更难以破解的是新交所和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之间的估值差距。

批评人士称,缺乏主权财富支持是导致流动性和估值偏低的原因之一。淡马锡控股曾经专注于本地公司 - 见证了80年代和90年代上市的“淡马锡关联公司”的盛行。近年来,它与新加坡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相反,在海外投资了金融业务,并持有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全球机构的股份。2004年,淡马锡的净投资组合价值中有52%来自新加坡资产。这个比例在2018年几乎减半。

但趋势似乎正在转变,全资拥有的Heliconia Capital投资于各种本地业务,包括餐厅运营商Jumbo,咖啡店运营商Kimly,水务解决方案提供商Sanli Environmental,F&B集团RE&S Holdings和招聘公司HRnetGroup。

但交易估值三角洲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现成资本。

香港融入人民共和国,使其证券交易所成为内地资金流动的天然场所。没有比Stock Connect更好的例子了。跨境倡议允许国际和中国大陆投资者在香港,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交易证券,并开辟了大笔资金进入这些市场的途径。

截至2018年底,香港与上海(四年寿命)和深圳(两年以上)的总营业额分别为人民币10.31万亿元(约合2万亿新元)和人民币4.15万亿元。显然,这为香港交易所提供了一个在新加坡没有同等资金的金融机会。

但这会持续多久?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了中国市场,上海的股票基准2018年结束,成为世界上第二年表现最差的市场,下跌24.6%(与海峡时报指数下跌9.8%相比)。波动性显然是大规模资本流动的另一面。

无论如何,香港交易所不一定是新加坡上市的天然替代品。香港港口并不总是欢迎我们公司张开双臂 - 奥西姆试图推出其上市就是一个例子。可以说,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直接竞争对手是PE资金。

私募股权基金已经启动或支持了最近的许多私有化。去年10月,“商业时报”报道新加坡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活动表现强劲,仅2018年第二季度的20笔交易就花费了7.39亿美元,包括最高交易,起重机供应商Tat Hong Holdings的4.14亿新元私有化。最近涉及PE资金的其他交易包括仓库运营商GLP(163亿新元),ARA资产管理(18亿新元)和物流公司Poh Tiong Choon(2.76亿新元)的私有化。

成功的私有化往往表明一个积极的企业故事。

海航集团2017年向CWT Limited提出的14亿新元的收购报价为物流公司提供了12.6%的溢价。2015年,法国航运公司CMA CGM为海王星东方航线(Neptune Orient Lines)提供了更令人震惊的报价,定价为48.6%。

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长和交易可以提高这些公司的价值,使股东能够以健康的利润退出。

接下来是什么?

也许现在是我们停止将香港交易所视为交易对手的时候了。正如我们不将我们的交易所与上海交易所进行比较一样,因此香港交易所只是中国三大交易所之一。

并为新交所打造一条新路。随着寻求筹集资金的公司现在享受从众筹平台到私募股权投资的众多选择,公共股票市场将需要对其不再是主要资金论坛的想法感到满意。新加坡交易所已开始重新发挥其作用,旨在帮助发展未准备上市的年轻公司,并通过与国际交易所建立联系,提供无缝的跨境贸易准入。

新加坡投资者还需要适应新的估值模型,从纯粹的市盈率估值转向更适合高增长科技公司的指标。有多少FAANG公司(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谷歌)如果在新加坡进行IPO,他们会成功接受?希望扩大研究分析师群体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即使政府采取措施鼓励上市,我们也必须适应新的常态 - 首次公开募股不是企业成长之旅的最后一站,新加坡被视为我们公司获得国际认可的道路上的一个进站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财经网.复制必究 联系QQ   备案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信息均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